有时候,我们觉得累了,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。原来,真正让我们觉得累的,是我们的“高内耗”行为。
我们总是喜欢咀嚼过去不好的事情;对别人来说,可能是细节的一闪而过,但我们心里一直在想;对于未来,我们焦虑,犹豫,却又不愿行动。这样,就造成了
01
习惯性纠缠
有些人在获得成功或幸福后会很开心,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,他们真的值得。但有些人充满了债务感,很难安心。比如周六周日,你很想在家休息。但是这个时候你会想,休息一段时间不回家,你爸妈会难过吗?会不会觉得我不孝顺?
在心理学上,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个体没有明确的内在价值,不知道真实的自己,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。只有通过外在的评价,我才能判断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我该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。这样的人看似为别人着想,其实不可能真正拥有当下。
尤其是面对最亲近的人,有一些不愉快的往事,最好的态度就是拿出来深刻对话。问问自己,为什么放不下他们?
无休止纠缠的后果就是因为害怕失败而被束缚在背后。我们要告诉自己,无论害怕与否,我们都会来。与其去纠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,不如先去做。就像该离开你的人迟早会离开一样,不如和他一起享受当下的每一秒,以后的事以后再说。
人的寿命很长。最终你会成为自己经历过的人,然后看着受伤的自己,给过去的自己一个温暖的微笑,不再难过,开始释然。从那时起,你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与自己和解是每个人的修行。
02
喜欢做白日梦
有些人天生敏感,也喜欢胡思乱想,尤其是睡前做自我反省。比如我白天想,哪些话说错了,哪些手势容易被误解,别人生气讨厌我怎么办?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?为什么我会犯这样的错误?为什么我记性不好?想到这里,我开始自责,脸颊发烫,羞愧难当,头脑越来越清醒。
这种情况是自我意识高造成的。他们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,认为周围的人也关注他们,从而在内心否定自己。所以,我觉得很无力,总觉得:我不行,我不行。时间长了,你会越来越焦虑,越来越喜欢思考。
这些被别人视为“芝麻分”的事件,渐渐让他们身心俱疲。比如别人做出一个不经意的“不友好”的表情,他们会思考很久,记得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。别人语气有点重,也许别人还没注意到,我的心已经“冰雪”了。这就是过于敏感所施加的压力。
其实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很忙,没必要太纠结于琐事。当你意识到自己天生敏感的时候,那就告诉自己,你是最容易“小题大做”的。别人可能没注意到,也可能转头就忘了。为什么要执着呢?无知是敏感的人最需要练习的技能。
03
过于担心未来
古人云:“无远见者必有近忧。”是告诉我们要长远考虑。但是,如果我们总是在思考未来,甚至想想清楚了才敢行动。这样,人就会陷入焦虑和彷徨的“高内耗”而无法自拔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未来是不确定的,可以规划,但不可能想清楚。如果你只是想想,只是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,而不去行动,那么你只能是不愿前进,只会增加焦虑。那么,我们该怎么办呢?三种有效的调节方法适合你!
给自己留点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。
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自己做事没有动力,生活没有精神,是因为混淆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时间和空。如果你想摆脱想太多,避免胡思乱想,你需要知道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之间划清界限,腾出时间娱乐。每天留出一些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享受这种专注内心世界的自由,在吸引你的东西中寻找精神慰藉,缓解紧张和内心压力。
学会品味和庆祝一些微小的快乐时刻。
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不会经常发生,而我们身边的“小幸运”其实每天都在发生,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。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,记录并记住那些微小的快乐时刻对于缓解焦虑和抑郁尤为重要。
心理学家称之为“品味”,意思是时刻提醒我们要学会欣赏当下,与他人分享小成功,关注身边美好的事物,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世界,一颗品味美的心温暖自己。
03专注于征服一些你很容易实现的目标。
每当我们感到压抑和沮丧的时候,尝试一个小项目。可以是简单的打扫房间,摆弄花草,慢跑30分钟或者冥想一分钟等等。
给自己设定一些简单的、小的、可以立即完成的目标。一旦完成,就能给我们及时的反馈,有成就感和满足感。小目标的设定和完成可以防止我们陷入想太多不敢尝试的境地,最终培养我们的毅力。
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是互为阴阳的,你的心态会变,你所处的环境也总是在变。而外界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你心态的变化。所以家居环境的布置和摆放都很有讲究,甚至会带来精神上的变化,影响你的运气。
—结尾—
如果你感觉本文有用,可以点击此段文字或下方打赏按钮进入赞赏页面赞助我们,赞助费用将用于服务器开支及程序开发支出,同时享有优先解决问题的特殊权限,您的赞赏将保留在本站的“赞赏榜”中,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,Thanks!「真诚赞赏,手留余香」
